地 址:包頭市九原區興勝鎮二道沙河北村
聯系人:張總
電 話:0472-7918282
Q Q:1938554622
手 機:13947215244
手 機:13848240509
E-mail:nmgsbd@163.com
網 址:www.baulandsas.com
了解鑄造
鑄造 - 金屬熱加工工藝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鑄到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造空腔中,待其冷卻凝固后,以獲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鑄物質多為原為固態但加熱至液態的金屬(例:銅、鐵、鋁、錫、鉛等),而鑄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屬甚至陶瓷。因應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概述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指將固態金屬溶化為液態倒入特定形狀的鑄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鑄金屬有:銅、鐵、鋁、錫、鉛等,普通鑄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樹脂及其他輔助材料。特種鑄造的鑄型包括:熔模鑄造、消失模鑄造、金屬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鎂砂、鋯砂、鉻鐵礦砂、鎂橄欖石砂、蘭晶石砂、石墨砂、鐵砂等)
折疊早期
中國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尊盤,西漢的透光鏡,都是古代鑄造的代表產品。 早期的鑄件大多是農業生產、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藝術色彩濃厚。那時的鑄造工藝是與制陶工藝并行發展的,受陶器的影響很大。
折疊發展
中國在公元前513年,鑄出了世界上早見于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型鼎,重約270公斤。歐洲在公元八世紀前后也開始生產鑄鐵件。鑄鐵件的出現,擴大了鑄件的應用范圍。例如在15~17世紀,德、法等國先后敷設了不少向居民供飲用水的鑄鐵管道。18世紀的工業革命以后,蒸汽機、紡織機和鐵路等工業興起,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鑄造技術開始有了大的發展。
折疊近代
進入20世紀,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產品技術的進步 ,要求鑄件各種機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時仍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另一個原因是機械工業本身和其他工業如化工、儀表等的發展,給鑄造業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如檢測手段的發展,保證了鑄件質量的提高和穩定,并給鑄造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電子顯微鏡等的發明,幫助人們深入到金屬的微觀世界,探查金屬結晶的奧秘,研究金屬凝固的理論,指導鑄造生產。
折疊鑄造定義
(GB/T5611-1998)
鑄造-熔煉金屬,制造鑄型,并將熔融金屬澆入鑄型,凝固后獲得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性能金屬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鑄造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并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后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鑄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達到免機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制作時間.鑄造是現代裝置制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
折疊鑄造分類
主要有砂型鑄造和特種鑄造2大類。
1 普通砂型鑄造,利用砂作為鑄模材料,又稱砂鑄,翻砂,包括濕砂型、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類,但并非所有砂均可用以鑄造。好處是成本較低,因為鑄模所使用的沙可重復使用;缺點是鑄模制作耗時,鑄模本身不能被重復使用,須破壞后才能取得成品。
1.1 砂型(芯)鑄造方法:濕型砂型、樹脂自硬砂型、水玻璃砂型、干型和表干型、實型鑄造、負壓造型。
1.2 砂芯制造方法:是根據砂芯尺寸、形狀、生產批量及具體生產條件進行選擇的。在生產中,從總體上可分為手工制芯和機器制芯。
2特種鑄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為以天然礦產砂石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熔模鑄造、泥型鑄造、殼型鑄造、負壓鑄造、實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和以金屬為主要鑄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連續鑄造、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兩類。
2.1 金屬模鑄造法
利用熔點較原料高的金屬制作鑄模。其中細分為重力鑄造法、低壓鑄造法和高壓鑄造法。
受制于鑄模的熔點,可被鑄造的金屬也有所限制。
2.2 脫蠟鑄造法
這方法可以為外膜鑄造法和固體鑄造法。
先以蠟復制所需要鑄造的物件,然后浸入含陶瓷(或硅溶膠)的池中并待乾,使以蠟制的復制品覆上一層陶瓷外膜,一直重復步驟直到外膜足以支持鑄造過程(約1/4寸到1/8寸),然后熔解模中的蠟,并抽離鑄模。其后鑄模需要多次加以高溫,增強硬度后方可用以鑄造。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準確性,更可用作高熔點金屬(如鈦)的鑄造。但由于陶瓷價格頗高,而且制作需要多次加熱和復雜,故成本頗為昂貴。
折疊成型工藝
1.重力澆鑄:砂鑄,硬模鑄造。依靠金屬自身重力將熔融金屬液澆入型腔。
2.壓力鑄造:低壓澆鑄,高壓鑄造。依靠額外增加的壓力將熔融金屬液瞬間壓入鑄造型腔。
鑄造工藝通常包括
①鑄型(使液態金屬成為固態鑄件的容器)準備,鑄型按所用材料可分為砂型、金屬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數可分為一次、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鑄型準備的優劣是影響鑄件質量的主要因素;
②鑄造金屬的熔化與澆注,鑄造金屬(鑄造合金)主要有各類鑄鐵、鑄鋼和鑄造有色金屬及合金;
③鑄件處理和檢驗,鑄件處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鑄件表面異物、切除澆冒口、鏟磨毛刺和披縫等凸出物以及熱處理、整形、防銹處理和粗加工等。
鑄造工藝可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即鑄造金屬準備、鑄型準備和鑄件處理。 鑄造金屬是指鑄造生產中用于澆注鑄件的金屬材料,它是以一種金屬元素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而組成的合金,習慣上稱為鑄造合金,主要有鑄鐵、鑄鋼和鑄造有色合金。
金屬熔煉不僅僅是單純的熔化,還包括冶煉過程,使澆進鑄型的金屬,在溫度、化學成分和純凈度方面都符合預期要求。為此,在熔煉過程中要進行以控制質量為目的的各種檢查測試,液態金屬在達到各項規定指標后方能允許澆注。有時,為了達到更高要求,金屬液在出爐后還要經爐外處理,如脫硫、真空脫氣、爐外精煉、孕育或變質處理等。熔煉金屬常用的設備有沖天爐、電弧爐、感應爐、電阻爐、反射爐等。
優點:1、可以生產形狀復雜的零件,尤其是復雜內腔的毛坯;
2、適應性廣,工業常用的金屬材料均可鑄造,幾克到幾百噸;
3、原材料來源廣,價格低廉,如廢鋼、廢件、切屑等;
4、鑄件的形狀尺寸與零件非常接近,減少了切削量,屬于無切削加工;
5、應用廣泛,農業機械中40%~70%、機床中70%~80%的重量都是鑄件。
缺點:1、機械性能不如鍛件,如組織粗大,缺陷多等;
2、砂型鑄造中,單件、小批量生產,工人勞動強度大;
3、鑄件質量不穩定,工序多,影響因素復雜,易產生許多缺陷。
鑄造的缺陷對鑄件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為選擇鑄造合金和鑄造方法打好基礎,應從鑄件的質量入手,并結合鑄件主要缺陷的形成與防治。
折疊編輯本段鑄造熱
鑄造熱是由于吸入在熔煉銅時產生的高分散度的氧化鋅煙霧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反應。有人報道鉛、錫、銻、鎳等的金屬氧化物煙霧亦可引起此癥。防止金屬煙霧的逸散,是預防鑄造熱的根本辦法。在熔煉、澆鑄等操作時要加強密閉化,安裝局部排風除塵設備,回收氧化鋅。加強全面通風、戴防煙霧口罩可作為輔助性措施。
折疊編輯本段工藝流程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鑄造業的蓬勃發展,不同的鑄造方法有不同的鑄型準備內容。以應用廣泛的砂型鑄造為例,鑄型準備包括造型材料準備和造型、造芯兩大項工作。砂型鑄造中用來造型、造芯的各種原材料,如鑄造原砂、型砂粘結劑和其他輔料,以及由它們配制成的型砂、芯砂、涂料等統稱為造型材料,造型材料準備的任務是按照鑄件的要求、金屬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原砂、粘結劑和輔料,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它們混合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型砂和芯砂。常用的混砂設備有碾輪式混砂機、逆流式混砂機和連續式混砂機。后者是專為混合化學自硬砂設計的,連續混合,混砂速度快。
造型、造芯是根據鑄造工藝要求,在確定好造型方法,準備好造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的。鑄件的精度和全部生產過程的經濟效果,主要取決于這道工序。在很多現代化的鑄造車間里,造型、造芯都實現了機械化或自動化。常用的砂型造型造芯設備有高、中、低壓造型機、氣沖造型機、無箱射壓造型機、冷芯盒制芯機和熱芯盒制芯機、覆膜砂制芯機等。
鑄件自澆注冷卻的鑄型中取出后,帶有有澆口、冒口、金屬毛刺、披縫,砂型鑄造的鑄件還粘附著砂子,因此必須經過清理工序。進行這種工作的設備有磨光機、拋丸機、澆冒口切割機等。砂型鑄件落砂清理是勞動條件較差的一道工序,所以在選擇造型方法時 ,應盡量考慮到為落砂清理創造方便條件。有些鑄件因特殊要求,還要經鑄件后處理,如熱處理、整形、防銹處理、粗加工等。
鑄造工藝可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即鑄造金屬準備、鑄型準備和鑄件處理。鑄造金屬是指鑄造生產中用于澆注鑄件的金屬材料,它是以一種金屬元素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而組成的合金,習慣上稱為鑄造合金,主要有鑄鐵、鑄鋼和鑄造有色合金。
鑄件自澆注冷卻的鑄型中取出后,有澆口、冒口及金屬毛刺披縫,砂型鑄造的鑄件還粘附著砂子,因此必須經過清理工序。進行這種工作的設備有拋丸機、澆口冒口切割機等。砂型鑄件落砂清理是勞動條件較差的一道工序,所以在選擇造型方法時,應盡量考慮到為落砂清理創造方便條件。有些鑄件因特殊要求,還要經鑄件后處理,如熱處理、整形、防銹處理、粗加工等。
鑄造是比較經濟的毛坯成形方法,對于形狀復雜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如汽車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船舶螺旋槳以及精致的藝術品等。有些難以切削的零件,如燃汽輪機的鎳基合金零件不用鑄造方法無法成形。
另外,鑄造的零件尺寸和重量的適應范圍很寬,金屬種類幾乎不受限制;零件在具有一般機械性能的同時,還具有耐磨、耐腐蝕、吸震等綜合性能,是其他金屬成形方法如鍛、軋、焊、沖等所做不到的。因此在機器制造業中用鑄造方法生產的毛坯零件,在數量和噸位上迄今仍是多的。
鑄造生產經常要用的材料有各種金屬、焦炭、木材、塑料、氣體和液體燃料、造型材料等。所需設備有冶煉金屬用的各種爐子,有混砂用的各種混砂機,有造型造芯用的各種造型機、造芯機,有清理鑄件用的落砂機、拋丸機等。還有供特種鑄造用的機器和設備以及許多運輸和物料處理的設備。
鑄造生產有與其他工藝不同的特點,主要是適應性廣、需用材料和設備多、污染環境。鑄造生產會產生粉塵、有害氣體和噪聲對環境的污染,比起其他機械制造工藝來更為嚴重,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控制。
鑄造產品發展的趨勢是要求鑄件有更好的綜合性能,更高的精度,更少的余量和更光潔的表面。此外,節能的要求和社會對恢復自然環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為適應這些要求,新的鑄造合金將得到開發,冶煉新工藝和新設備將相應出現。
鑄造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將更多地向柔性生產方面發展,以擴大對不同批量和多品種生產的適應性。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的新技術將會得到優先發展,少產生或不產生污染的新工藝新設備將首先受到重視。質量控制技術在各道工序的檢測和無損探傷、應力測定方面,將有新的發展。
折疊編輯本段行業特點
鑄造
鑄造鑄造是比較經濟的毛坯成形方法,對于形狀復雜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如汽車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船舶螺旋槳以及精致的藝術品等。有些難以切削的零件 ,如燃汽輪機的鎳基合金零件不用鑄造方法無法成形。
對于鑄造工程師以及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而言,熱處理是一項非常有意義,而具甚高價值用以改進材料品質的方法,借熱處理可以改變或影響鑄鐵的組織及性質,同時可以獲得更高的強度、硬度,而改善其磨耗抵抗能力等等。
由于目的不同,熱處理的種類非常多,基本主要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組織構造不會經由熱處理而發生變化或者也不應該發生改變的,第二則是基本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者。第一熱處理程序,主要用于消除內應力,而此內應力系在鑄造過程中由于冷卻狀況及條件不同而引起。組織、強度及其他機械性質等,不因熱處理而發生明顯變化。
對于第二類熱處理而言,基地組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可大致分為五類:
(1)軟化退火:其目的主要在于分解碳化物,將其硬度降低,而提高加工性能,對于球墨鑄鐵而言,其目的在于獲得更多的鐵素體組織。
(2)正火處理:主要目的是獲得珠光體和索氏體組織提高鑄件的機械性能。
(3)淬火:主要為了獲得更高的硬度或磨耗強度,同時的到甚高的表面耐磨特性。
(4)表面硬化處理:主要為獲得表面硬化層,同時得到甚高的表面耐磨特性。
(5)析出硬化處理:主要是為獲得高強度而伸長率并不因而發生激烈的改變。
(6)表面鑄造的缺陷處理:可有時我們的缺陷沒有很多,就不必要投入較大的成本,我們用一些修補劑就可以修補好的,方便簡單,例如鐵質材料的,我們可以用(勁素成)JS902修補一下就可以了,用不完可以放到以后再用,這樣可以為我們的廠家節省成本,讓我們的鑄造廠家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提高產品本身質量上,讓使用者創造更多的財富。
折疊編輯本段趨勢
折疊行業趨勢
鑄造業的發展,鑄造是現代機械制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因此鑄造業的發展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生產實力。據2008年統計,我國年產鑄件3350萬噸,是世界鑄造第一大國。隨著我國鑄造產業的不斷發展,國內鑄造產業將打造"四有"創新企業,即有創新思想、創新計劃、創新的制度和體系以及創新的工作方式。而在轉型升級方面,則要打造具有六大特征的新型企業:一,制造前端市場研發和后端服務變大,制造環節縮小的業務模式創新的企業。二,從賣商品轉變到賣方案,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三,以智能和集成為標志的數字化企業。四,三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型企業。五,科技、綠色制造、持續創新的企業。六,打造高端產品、精品,引導消費、品牌制勝的企業。這樣的產業革新,相信我國鑄造業未來將更加輝煌,美好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八五"期間鑄造機械制造受到了原機電部高度重視,投入了建國以來大的一次專項技改貸款和攻關費用,扶持了鑄造機械行業產品的開發和發展。"大型拋丸清理機的制造","垂直分型無箱射壓造型機","水玻璃砂舊砂再生設備的研制","金屬型鑄造設備"等等相繼被開發應用。
"九五"期間,鑄造機械行業承擔并樹立完成了"轎車鑄件毛坯精化高效造型與清理成套技術與裝備"的任務,"缸體高效連續拋丸清理線的開發與研制"也取得圓滿成功,1999年完成了國家攻關高水平的氣沖造型線項目的成功。
"十五"期間,鑄造機械行業主要經濟指標的年均增長都在30%以上,高于機床工具全行業平均增長水平,特別是利潤增長更快,年均利潤增長高達46%,同時也保持較高的市場銷售水平。另外,樹脂砂造型成套設備,基本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改變了過去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已經能夠生產出較高水平的鑄造自動生產線,達到可部分替代進口的水平,部分的解決了轎車發動機缸體、缸蓋等鑄件毛坯也要進口的情況;高水平自動制芯機、自動鑄件清理機、自動砂處理機、大型自動壓鑄機以及精密鑄造設備等鑄造機械,國內基本上都能生產制造。應當說"十五"期間鑄造機械行業的產品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中國鑄造機械行業今后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十一五"期間,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國內巨大市場需求的刺激下,鑄造仍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由于鑄造機械產品的技術水平仍然與市場需求差距較大,使行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擴展空間,為鑄造機械行業的快速增長帶來機遇。
"十二五"期間,鑄造行業力爭在國際上變強而不是單一的依靠產量。同時將綠色鑄造作為發展的重點,以低碳環保為鑄造業的發展宗旨。而電子商務的普及也將傳統的鑄造業融入到了互聯網的世界,國際鑄業網的成功也標志著國內鑄造業開始翻開了新的一頁。
"十二五"末,大型核電、火電、水電、風電等高效清潔發電設備和鋼鐵、石化、船舶、軌道交通、機床、航空航天、汽車等產業將提供大型鑄件和高端關鍵鑄件及各類功能鑄件,鑄造行業將達到世界水平。
根據我國共同富裕的總目標,要縮小東西差距,我國將實施東部來帶動西部發展的戰略,這個戰略對我國的鑄造行業同樣適用。我國東部地區的鑄造業,因為自身的區位優勢和國家政策的扶持,發展態勢良好,發展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地區的鑄造業。
為落實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西部經濟發展,我們要促進西部鑄造等基礎行業發展,以為西部經濟的騰飛夯實基礎。這就要求我國東部地區的鑄造業,以其技術優勢,較為雄厚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帶動西部鑄造業發展,從而達到共同繁榮的總目標。
要解決鑄造產業中惡性競爭的問題,首先要解決這些鑄造廠的生存問題。推動我國的鑄造產業升級,需發展高端鑄造,發展高端鑄造可改變我國鑄造產業的結構,減少中低端鑄造廠的數量,減小低端鑄造產品市場的競爭壓力,從而使中低端鑄造市場逐步恢復到有序狀態,一舉解決惡性競爭的問題。
我國鑄造業的生產已初具規模。如今已經形成了一批頗具特色的鑄造生產企業。這些企業主要包括:高緊實度造型+制芯+雙聯熔煉的發動機鑄件鑄造企業;大批量機械化生產的剎車轂、制動盤、排氣管等汽車鑄件廠;樹脂自硬砂為主體的機床、箱體、風電等大型鑄件生產廠;V法工藝為主體的鑄造廠和消失模鑄造廠;金屬型或金屬型覆砂為主的曲軸、磨球生產廠;硅溶膠或硅酸乙脂為粘結劑的高檔熔模精密鑄造廠;水玻璃為粘結劑的普通鋼件精鑄廠;離心球鐵鑄管廠和離心灰鐵鑄管廠;有色合金砂鑄壓(高/低/差)鑄廠等等。
折疊發展趨勢
從歷史悠久的鑄造技術發展到今天的現代鑄造技術或液態凝固成形技術這不僅與金屬與合金的結晶與凝固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各種凝固技術的不斷的出現和提高、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等有關 , 而且還與化學工業、機械制造業、制造方法和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一) 凝固理論的發展 結晶與凝固是鑄件形成過程的核心 , 它決定著鑄件的組織和缺陷的形成 , 也決定了鑄件的性能和質量 。 近 30 年來 ,借助于物理化學、金屬學、非平衡態熱力學與動力學、高等數學和計算數學 , 從傳熱、傳質和固液界面幾個方面進行 研究 ,使金屬凝固理論有了很大的發展 , 這不僅使人們對許多條件下的凝固過程 和組織特征有了深入的認識 ,而且促使了許多凝固技術和液態凝固成形方法的提出、發展和生產應用。例如凝固理論已建立了鑄件冷卻速度和品粒度以及晶粒度與鑄件力學性能之間的一些函數關系 , 從而為控制鑄造工藝參數和鑄件力學性能 提供了依據。
(二) 凝固技術的發展 控制凝固過程是開發新型材料和提高鑄件質量的重要途徑。 順序凝固技術、快速凝固技術、復合材料的獲得、半固態金屬鑄造成形技術等等就是集中的代表。
1.順序凝固技術 所謂的順序凝固技術 ,是使液態金屬的熱量沿一定向排出 , 或通過對液態金屬施行某方向的快速凝固 , 從而使晶粒的生長( 凝固 )向著一定的方向進行 , 獲得具有單方向晶粒組織或單晶組織的鑄件的一種工藝方法。由于冷卻及控制技術的不斷進步,使熱量排出的強度及方向性不斷提高 , 從而使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溫度梯度增大 , 這不僅使晶粒生長的方向性提高 ,而且組織更細長、挺直、并延長了定向區 . 順序凝固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鑄造 高溫合金燃氣輪機葉片的生產中 , 由于沿定向生長的組織的力學性能優異, 使葉 片工作溫度大幅度提高 , 從而使航空發動機性能提高。 順序凝固技術的新進展 是制取單晶體鑄件 , 如單晶渦輪葉片 ,它比一般順序凝固柱狀晶葉片具有更高的 工作溫度 , 抗熱疲勞強度、抗蠕變強度和耐腐蝕性能。采用這種高溫合金單晶葉片 的航空發動機 ,有效地增加了航空發動機的推力和效率 , 使其性能大幅度提高。
2. 快速凝固技術即在比常規工藝條件下的冷卻速度 ( 10-4 - 10K/S) 快得多的冷卻條件 (103 - 109 K/S) 下 ,使液態合金轉變為固態的工藝方法。它使合金 材料具有優異的組織和性能 , 如很細的晶粒 ( 通常 <0.1-0.01 um>甚至納米級的晶粒 ) , 合金元偏析缺陷和高分散度的超細析出相 , 材料的高強度、高韌性等。 快速凝固技術可使液態金屬脫開常規的結晶過程 (形核和生長) , 直接形成非晶結構的固體材料 , 即所謂的金屬玻璃。此類非晶態合金為遠程無序結構 ,具有特殊的電學性能、磁學性能、電化學性能和力學性能 ,己得到廣泛的應用。如用作控制變壓器鐵心材料、計算機磁頭及外圍設備中零件的材料、纖焊材料等。快速凝固正日益受到多方的重視。
3.復合材料 制備凝固技術的另一發展是用于復合材料的制備口所謂復合材料 , 就是在非金屬或金屬基體中引人增強相或特殊成分 ,通過控制凝固使增強相按所希望的方式分布或排列的一種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由于復合材料的基體 具有較高的斷裂性 , 加上增強相的存在 ,故能表現出與普通單相組織材料不同的性能 , 如高強度、良好的高溫性能和抗疲勞性能 , 已發展了多種制取復合材料的工藝方法 ,如結合順序凝固技術制備自生復合材料。此領域的應用前景將越來越廣。
4. 半固態鑄造半固態金屬鑄造成形技術經過 20 多年的研究及發展 , 已進入工業應用階段。其原理是在液態金屬的凝固過程中進行強烈的攪拌 (可以采用機械、電磁或其它方式 ) , 使普通鑄造易于形成的樹枝晶網絡骨架被打碎而形成分散的顆粒狀組織形態 , 從而制得半固態金屬液 ,它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然后可利用常規的成形技術如壓鑄、擠壓、模鍛等成形生產坯料或鑄件。半固態金屬鑄造成形克服了傳統鑄造成形易產生的縮孔、縮松、氣孔及尺寸偏差等缺點, 具有成形溫度低, 延長模具壽命 , 節約能源 , 改善生產條件和環境 , 提高鑄件質量 ( 減少氣孔和凝固收縮 ) ,減少加工余量等許多優點。半固態金屬成形工藝將成為 21 世紀極具發展前途的近凈形化成形技術之一。
折疊編輯本段產品分類
常用鑄造金屬
1.灰鑄鐵
2.球墨鑄鐵
3.可鍛鑄鐵
4.鑄鋼
常用鑄造有色金屬
1.黃銅
2.錫青銅
3.無錫青銅
4.鋁合金
折疊編輯本段工藝分類
1.砂型鑄造
鑄造工藝
鑄造工藝:1.1潮模砂鑄造(機械化造型);1.2樹脂自硬砂鑄造;1.3水玻璃自硬砂鑄造;1.4覆砂造型鑄造。
2.精密鑄造,又稱失蠟鑄造,熔模鑄造
3.消失模鑄造
4.壓鑄,又稱壓力鑄造
5.離心鑄造
6.石膏型鑄造
7.連續鑄造
8金屬型鑄造等
折疊編輯本段冶煉
· 鑄造有色合金的熔煉
熔煉工藝對有色合金鑄件的性能和缺陷有很大影響。多數有色合金易產生氣孔和夾雜,尤其是鈦合金、鋁合金、鎂合金和某些銅合金。一般的熔煉工藝流程是:
1)根據鑄件技術要求所規定的合金牌號,可查出合金的化學成分范圍,從中選定化學成分;
2)根據元素的燒損率和成分要求,進行配料計算,得出各種爐料的加入量,并選擇爐料。若爐料受到污染,則需要進行處理,保證所有的爐料清潔、無銹,并在投料前進行預熱;
3)檢查和準備化用具,涂刷涂料,并預熱,防止氣體、夾雜物和有害元素的污染;
4)加料。一般加料順序為:回爐料、中間合金和金屬料,低熔點易氧化的金屬料,如鎂,在爐料熔化之后加入;
5)為了減少合金液的吸氣和氧化的污染,應盡快熔化,防止過熱,根據需要,有的合金液須加覆蓋劑保護;
6)爐料熔化后,進行精煉處理,以凈化合金液,并進行精煉效果的檢驗;
7)根據需要,進行變質處理和細分組織處理以提高性能,并檢驗處理效果;
8)調整溫度,進行澆注。有的合金在澆注前要進行攪拌,以防發生比重偏析。
折疊編輯本段耐火材料
鑄造工藝中冶煉金屬及澆鑄成型的過程中離不開高質量的耐火材料,熔化爐及中間鐵/鋼水包耐火材料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金屬液體的化學成分,將對鑄件的綜合質量造成不可挽回的不利影響.
鑄造冶煉過程常用耐火材料分類:
耐火磚:硅質磚,高鋁磚,剛玉磚,鎂磚,鎂鋁磚,鎂碳磚等
不定型耐火材料:搗打料,澆注料,耐火水泥,硅砂,鎂砂,涂抹料以及輕質保溫料等
折疊編輯本段信息化
鑄造作為重要的機械工業的基礎行業,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現如今,提高鑄造的生產加工效率、生產質量,將是廣大鑄造工作者的必須要面臨的課題.
歷來鑄造的毛坯產品廢品率居高不下是行業各種鑄造方法的通病,怎樣更好控制鑄造的整個過程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鑄造過程模擬軟件的出現將會逐步解決這個鑄造行業的難題,下一步怎么樣將模擬過程優化為更精確的測算工具,怎么樣網絡化,怎么樣利用云計算來更好處理大量的參數數據從而使廣大的鑄造技術人員能更好共享這些公用數據,
中國鑄造協會,中國鑄造學會,中國鑄造網都在為鑄造行業的信息化不斷投入研發力量.
折疊編輯本段四有素質
創新是一個行業發展壯大的根本源泉,是一個企業不竭的動力之基,因此鑄造產業必須要大力的發展科研創新力量,鑄造產業是由各個鑄造企業組成的,因此要把創新工作落到實處,任務就落到了各個鑄造企業的肩上,鑄造企業要創新,須具備四項素質。
我國的鑄造產業要打造"四有"創新企業,即有創新思想、創新計劃、創新的制度和體系以及創新的工作方式。創新是一個科學體系,因此我國的鑄造企業要有一個完整的創新體系,方能更好的進行創新,鑄造企業在創新思想的推動下制定企業的創新計劃,在創新制度和體系和保障之下實施創新計劃,并以科學的工作方式來進行全局性的指導,以推動企業的創新工作的開展。
因此,"四有"不僅是推動鑄造企業進行創新的原始動力,也是鑄造企業更好進行創新的工作的指導方針,所以創新型的鑄造企業應具備"四有"素質。
問題原因
鑄造常見問題及可能的原因?
一.鑄件飛邊或毛刺?
不正確的水粉比例;石膏粉的存放方法不當?攪拌和抽真空的時間超過規定的時間(8-9分鐘)?鋼盅在爐 里加熱的時間上升的太快?
二.鑄件不完整?
蠟樹的樹干太小;蠟模沒有完全燃燒?
鑄造時鋼盅的溫度太低;鑄造時金屬的溫度太低;金屬的重量不足?三.鑄件不夠光滑?
蠟模沒有燃燒干凈,仍有碳質在石膏模中,爐溫太高(超過788℃) ?
四.鑄件有微孔?
金屬溫度太高;鋼盅的溫度太高?
金屬中有太多的“舊”金屬(不要超過一半);金屬加入太多的助熔劑?
五.鑄件表面有微粒?
鋼盅太快入爐;焗爐升溫太快?
金屬中有異常微粒;鋼盅的鐵銹沒有清除干凈?
六.鑄件粗糙?
粉水沒有完全混合,蠟模的焊接技術不好;攪拌時間不夠或太長鋼盅加熱太快;脫蠟的溫度不可超過150℃,超過150℃蠟會沸騰侵蝕鑄件表面?另注:?
鑄造的順序按照鑄件的溫度從高到低進行;?石墨有吸濕氣的傾向,鑄造之前要適當使之干燥。
解決方法
鑄造缺陷的解決方法:鑄造缺陷如氣孔、縮孔、砂眼、粘砂和裂紋等,鑄造缺陷一直是鑄造行業無法避免和難以解決的問題。修復不合格鑄件,常規方法主要是進行焊補,需要熟練工人,耗費時間,并消耗大量材料。有時受部件材質的影響,焊接還會導致損壞加劇,造成部件報廢,加大了企業設備的生產成本。現市面上有一種金屬修補劑專門針對銅、鐵、鋼、鋁等不同材質進行修復,替代焊補工藝,避免應力損壞,為企業挽回巨大經濟損失。
一、氣孔 形成原因: 1. 液體金屬澆注時被卷入的氣體在合金液凝固后以氣孔的形式存在于鑄件中 2. 金屬與鑄型反應后在鑄件表皮下生成的皮下氣孔 3. 合金液中的夾渣或氧化皮上附著的氣體被混入合金液后形成氣孔 解決方法及修補 1. 澆注時防止空氣卷入 2. 合金液在進入型腔前先經過濾網以去除合金液中的夾渣、氧化皮和氣泡 3. 更換鑄型材料或加涂料層防止合金液與鑄型發生反應 4. 在允許補焊部位將缺陷清理干凈后進行補焊
二、疏松 形成原因 1. 合金液除氣不干凈形成疏松 2. 凝固部位不縮不足 3. 鑄型局部過熱、水分過多、排氣不良 解決方法及修補 1. 保持合理的凝固順序和補縮 2. 爐料靜潔 3. 在疏松部位放置冷鐵 4. 在允許補焊的部位可將缺陷部位清理干凈后補焊
三、夾雜 形成原因 1. 外來物混入液體合金并澆注人鑄型 2. 精煉效果不良 3. 鑄型內腔表面的外來物或造型材料剝落 解 決方法及修補 1. 仔細精煉并注意扒查 2. 熔煉工具涂料層應附著牢固 3. 澆注系統及型腔應清理干凈 4. 爐料應保持 清潔 5. 表面夾雜可打磨去除,必要時可進行補焊
四、夾渣 形成原因 1. 精煉變質處理后除渣不干凈 2. 精煉變質后靜置時間不夠 3. 澆注系統不合理,二次氧化皮卷入合 金液中 4. 精煉后合金液攪動或被污染 解決方法及修補 1. 嚴格執行精煉變質澆注工藝要求 2. 澆注時應使金屬液平穩 地注入鑄型 3. 爐料應保持清潔,回爐料處理及使用應嚴格遵守工藝規程
五、裂紋 形成原因 1. 鑄件各部分冷卻不均勻 2. 鑄件凝固和冷卻過程受到外界阻力而不能自由收縮,內應力超過合金強 度而產生裂紋 解決方法及修補 1.盡可能保持順序凝固或同時凝固,減少內應力 2.細化合金組織 3.選擇適宜的澆注溫 度 4.增加鑄型的退讓性
六、偏析 形成原因 合金凝固時析出相與液相所含溶質濃度不同,多數情況液相溶質富集而又來不及擴散而使先后凝固部 分的化學成分不均勻 解決方法 1.熔煉過程中加強攪拌并適當的靜置 2.適當增加凝固冷卻速度
七、成分超差 形成原因 1. 中間合金或預制合金成分不均勻或成分分析誤差過大 2. 爐料計算或配料稱量錯誤 3. 熔煉操作失當,易氧化元素燒損過大 4. 熔煉攪拌不均勻、易偏析元素分布不均勻 解決方法 1. 爐前分析成分不合格時可適當進行調整 2. 檢驗不合格時可會同設計使用部門協商處理
八、針孔 形成原因 合金在液體狀態下溶解的氣體(主要為氫),在合金凝固過程中自合金中析出而形成的均布形成的孔洞 解決方法及修補 1. 合金液體狀態下徹底精煉除氣 2. 在凝固過程中加大凝固速度防止溶解的氣體自合金中析出 3. 鑄件在壓力下凝固,防止合金溶解的氣體析出 4. 爐料、輔助材料及工具應干燥